博士、教授、大学生的名单,满满一墙。村里,还流传着“五朵金花”的故事。她们是早期走出村庄,到国外留学的五个女博士。
李祝霞,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批50名赴美留学人员之一;李瑞华在英国;李杏放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研究生,在加拿大拿到博士后;王玲在德国;李备备是最年轻的,20年前赴美读博士,还拿到了全额奖学金……
当初,女博士们还有人立下誓言,考上博士后再结婚。如今,生活美满。同时“五朵金花”的传奇,也在激励着村中更多的女孩,要走出村庄去追寻大世界。
其实,在中国像这样的"博士村",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拥有800年历史的江西东郭村,早在明清先后走出了6个进士、7个职官;1977年以后,接连出了7个博士,硕士和大学生在当地相当普遍;
山东的大刁家村,500多户人家走出了11个博士。
村里的博士家庭很多,一起从小学习长大的青梅竹马,常常就着昏暗的灯火,写作业读书。就连在寒冷的冬夜里,只要村里不停电就会从被窝里爬起来读书……
河南的大定村,走出了中国第一批留洋博士、河南省第一个博士。
至今,已经出了20个博士、23个硕士、90多个大学生,这对于仅有2000人的大丁村来说,足以担得起"博士村"的称号。
江苏的西湖村,走出博士最多的那条巷子,叫"博士巷";
广东西村,一个村就出了41个博士。
我们常说,寒门出贵子。
也常把今日寒门难再出贵子,挂在嘴边。
看着今天的“博士村”俱乐部,其实耀眼成绩的背后,始终离不开的是村庄和家庭于一体的,浓厚的文化和崇尚知识的氛围。
重视教育,以教育育未来,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再高大上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育理念,也同样万万不能没了尊师重学的好风气。
版权声明: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 / 城城
· END ·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