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骗子这一行也同样是如此。有人相信这么低级的骗术,这个概率估计连0.01%都没有,甚至一不小心骗术不成还反被调戏。
但是如果最后真的骗到了一个,那也回本了。
并且,这种低级骗术有时候甚至是刻意而为之的。有时候诈骗短信会故意弄几个错别字,电话客服操着一口浓浓的塑料普通话,“你马上就被起诉了,你支不支豆。”
明眼人看到诈骗短信直接删掉,不想在上面耽误一分钟。经过这么一筛选,剩下的不都是骗子的目标用户了吗?
本来我以为这类沙雕诈骗是本土产物,没想到这也是从国外引进的。
国外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盛行一种尼日利亚骗局。
我先说一下背景,尼日利亚盛产石油,但是国家却动乱不堪,那时候有钱人都想要把资产转移到海外。
在这个背景下,骗子打着尼日利亚富商的旗号,号称想要转移资产,但是却需要一笔手续费。他们承诺事成之后会给你一笔可观的报酬。当时这个简单的骗局也骗倒了不少人。
微信诈骗
到了现在,微信QQ等聊天工具推出以后,这个诈骗又更进了一步。
我们要记住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骗子能不能骗到人,关键在于他们能否取得你的信任。
前面所说的牛皮藓,或者短信诈骗,全都是骗子在说,你在听,压根没有什么交流互动。
但是聊天软件却不一样了,在上面你一句我一句,聊得有来有回。
其中最最常见的骗局就是卖茶叶的微商了。
有一天一个不认识的妹子加了你,你刻意点开她的头像瞅了瞅,居然还是个萌妹子。
网络让你放下了矜持,于是乎开始和她各种骚聊起来。这时候人生的三大错觉之一出现了:“这个妹子喜欢我。”
这个妹子号称准备回老家继承外公的茶园,开始自己的卖茶事业。这个人美心善的女菩萨要卖茶,自己肯定要支持一波,于是买了她的茶叶。
这个茶可能只有几十块的成本,但是卖你上千块不成问题。很多人碍于面子只能咬咬牙买了。
卖茶小妹看似是单兵作战,其实背后有一整个团队在运营。
推广部的用微信群发信息,吸引人上钩。每个员工的钓鱼微信号可能多达上百个。
策划部则负责编造各种小故事,设立人设,有爷爷卖茶的,也有山区助学的、还有分手失恋的等等。
为了让微信看起来更真实可信,他们甚至会花费血本,请专业的模特到学校或者到茶园里拍照片,然后再发到朋友圈里面,这样看起来就比较可信了。
比如下面是一个卖茶小妹的朋友圈,看起来就跟正常人一模一样。
等聊得差不多了,取得你的信任之后,就开始卖茶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