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点点头,心里说了一句“去他妈的法国人”,然后带队迂回赶上了第二装甲师的先头部队,率先在凯旋门跟德国人干了一仗,据说勒克莱尔攻进来的时候,在一座教堂门口看到一个写着“海明威解放了这里”的横幅,还收到了游击队给他提供的巴黎德军情报。
巴黎解放那天,海明威带着弟兄们“杀”到丽兹酒店,跟经理说,“来50杯马天尼”,酒足饭饱之后,服务员拿来账单,海明威指着账单上维希傀儡政府的消费税怒吼,“老子可以为了解放法兰西不要命,但是一个子儿都不会给维希政权!”
巴黎解放后,盟军即将攻入德国,全世界的战地记者都云集在巴黎的美军招待所,想要纪录下历史性的瞬间,那时在招待所的酒吧间,你有机会偶遇很多名人,《大公报》驻英国记者萧乾就在这儿碰到了埃德加·斯诺、奥威尔和一个人喝酒的海明威。
为了追赶美国第七军,报道莱茵河战事,萧乾赶到了巴黎,他和多年不见的老友斯诺在酒吧聊天,一眼就注意到了邻桌的大个子,萧乾问“那个穿绿军装的人是谁?”,斯诺说,“海明威。”,平静的回答让萧乾大吃一惊,这可是他在伦敦就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们都很钦佩这位同行,还对他因为违反规定带游击队打仗上军事法庭的事愤愤不平,“对法西斯射出仇恨的子弹,有什么不合法?”
当时欧洲战场有八位随盟军采访的中国战地记者,除了《大公报》的萧乾,还有《中央日报》的陆铿和毛树青等人,1945年,陆、毛两位记者在前往旁听纽伦堡审判的途中路过比利时,他们在一家修道院里采访了隐居在此的北洋政府前外交部长、73岁的陆徵祥,他早已不是巴黎和会新闻照片上的模样,谈起当年的二十一条,老人只说了一句,“两位先生不远万里而来探候,无以为报,乃简述往事。总归一句话,弱国无外交”。
陆徵祥
虽然报纸大肆渲染海明威上军事法庭的事儿,可本主压根没把它放在心上,他在丽兹酒店一直住到了八月底,期间亲切会见了一个找上门的年轻作家,这位作家也在第四师服役,他给偶像带来了自己发表的小说,海明威说他都看过,还十分赞赏地对小伙子说,“塞林格,你可真他妈的是才华横溢。”
后来在法庭上,游击队员异口同声地为海明威辩护,他们咬死地说,“老爹只拿过铅笔,没拿过枪。”军法部门只好不了了之,美国陆军还给他发了一枚只有参加过火线战斗的军人才能获得的铜星勋章。
男人中的男人
五十年代,由于长居古巴等原因,海明威上了麦卡锡主义的黑名单,他也成了FBI重点调查的对象,严重酗酒也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老人与海》是这位战士最后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