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首都利马,这种感觉更尤为强烈,毕竟在300年间这里都曾作为西班牙殖民者的统治中心而存在,恢宏大气的总统府、欧派豪宅无一不宣示着这里曾经的主导权。
由于印加帝国并没有书面语言,被殖民后,秘鲁人很大程度上还是沿用西班牙的那一套: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89%的人信奉天主教,6成人口都是欧洲人跟原住民混血的梅斯蒂索人。
△利马圣马丁广场 / 图虫
△曾经的印加古都库斯科如今也充满了殖民色彩 / 图虫
但当你真正沉浸在秘鲁,又会感念他们这种滋生于高山雨林间的南美文化是如此强烈,在历史夹缝下贯穿驰骋,仿佛怎样也打不死似的。
时至今日,发源于亚马逊流域的Shipibos文化,南美高原地区的艾玛拉文化,山麓之上的印加后裔克丘亚文化依然存在,更无人得知在秘鲁的亚马逊丛林里还生活着多少从未接触现代文明的土著人。
不少游客不远万里跑到亚马逊丛林深处,只为一尝死藤水(一种致幻剂)的滋味,也会到北方城市奇克拉约寻找传统的巫师和巫术。
△秘鲁亚马逊丛林深处还装着众多未知 / unsplash
秘鲁人至今保持着嚼古柯叶的习惯。《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一书里提到,在印加帝国时期,统治者垄断古柯叶(具镇静、麻醉作用)的地位,只被允许在宗教仪式中使用,但西班牙殖民者来到后,变成一桩可观的买卖,因此得以流入民间。秘鲁人泡上一杯古柯茶来招待客人,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不过,如今的秘鲁呈现出来的风貌,已经是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可以说,秘鲁是由它自身和世界共同缔造的。
秘鲁人的节日很多,一年之中,竟然达到3000多个。细算之下,平均一天过8.5个节日,才能全部过完。
6月24日是太阳神节,6月29日是基督教的圣彼得和保罗日,无论是印加后裔或者天主教徒,都不怕没有归属。
△印加后裔的太阳神节 / 图虫
在强烈的殖民、地理色彩之下,秘鲁的文学成就也十分瞩目。
拥有秘鲁和西班牙双重国籍的诺奖获得者巴尔加斯·略萨在1963年出版了《城市与狗》,一举成为与《百年孤独》《跳房子》等书并列的“拉丁美洲文学爆炸”里程碑式巨作,也被称为“结构写实主义”。
而另一分支土著主义文学也在秘鲁大放异彩,《金蛇》《饥饿的狗》《深沉的河》《金鱼》《纳乌因》等更把焦点放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折射社会现实。
△巴尔加斯·略萨和他的《城市与狗》 /wiki
音乐也是本土与西方交融结合的典范。
发源于印加的土著音乐通常用竖笛、排箫、小型吉他、竖琴和鼓演奏,秘鲁人把排箫运用得一绝,经常有乐队在世界演出,如今在乡村的节日,城市的大街小巷、夜总会和酒吧,都能听到这种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