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运输机安-225/wiki
无力维持军事实力的背后,是乌克兰不断下滑的经济。
在2019年欧洲国家最低时薪排行榜中,卢森堡排名第一,为11.97欧元,乌克兰垫底,为0.78欧元,不到卢森堡的零头。旁边是苏联他是我弟弟,这和它格格不入。
乌克兰人均GDP一度被摩尔多瓦超越,被公认为“欧洲最差”。
严重的经济问题与左翼历史和复杂的国内形势紧密相连。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第一任总统克拉夫丘克照搬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大量发行货币,导致通货膨胀严重。
△乌克兰经济非常低迷/不景气
2004年总统大选舞弊,中国爆发橙色革命,再次重创经济。
在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刚刚喘口气的乌克兰经济再次跌入谷底。
2010年,亲俄罗斯的亚努科维奇终止了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
在乌克兰东部,由于长期受苏联重工业和军工的影响,亲俄派势力强大,不时叫嚣着要离开乌克兰。
在这个地区,俄语的受欢迎程度也超过了乌克兰语,而乌克兰西部则充斥着亲欧人士,向往欧洲意识形态,渴望加入欧盟。
△西乌克兰亲欧,东乌克兰亲俄/谷歌地图
俄罗斯惧怕欧洲,不允许乌克兰倒向欧盟,而欧盟制裁俄罗斯,对乌克兰东部亲俄势力不满。乌克兰被从里到外的东西撕裂,长期以来饱受中间夹板之苦。
诗人Celan曾写道:“下雪了,乌克兰下雪了,救世主的光环是千千万万个粒子的悲哀。”新时代,对无奈有了新的解读
切尔诺贝利除外
我们还能谈什么?
"前苏联的城市除了莫斯科和彼得堡都一样."
走在独联体国家的很多城市,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评论。
的确,比起俄罗斯和莫斯科红场的朝圣团,圣彼得堡涅瓦街上游荡的游客,西伯利亚大铁路上的通勤者……乌克兰已经很久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旅游现象了。
△乌克兰的风景似乎没有太多特色/未闪现
直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之旅突然成为热点。
2015年,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的纪录片《切尔诺贝利的哀悼》卖完了,出版社迅速重印。
2019年,HBO新剧《切尔诺贝利》成为流量高峰。在核事故的第一线,亚历山大、阿纳托利、英语流利的安德烈,以及西方人对事故的看法,让俄罗斯人不愿意苏联的故事被美国人拿走,于是赶紧拿了一个。
△普里皮亚季原本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工作人员的安置地/unsplash
切尔诺贝利突然出圈了。
其实早在2010年,切尔诺贝利就开辟了团队旅游,探险的火爆,末世的好奇,让鬼城普里皮亚季这样的小地方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逐渐成为乌克兰旅游业的噱头,游客手里拿着核辐射探测器进入反应堆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