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搞艺术,从来不只是大佬花钱的事儿(2)

时间:2020-12-05 18:00       来源: 五星体育

当时“林雪海元”如火如荼,在这种影响下,王健林成为了杨子荣作战的吉林省第四边防团的一员。

28岁不到,王健林就成了全军最年轻的团干部。也就是那些年,他迷上了字画。

当时我是部队里的管理总监,负责首长的补给,酒店,小车队,还有财务,很厉害。做接待的时候会有人主动画一个或者写一个,慢慢开始有兴趣,愿意参加这个机会。

军队里有“一点权力”是没用的。是要收的钱。所以,直到90年代初,万达步入正轨,王健林手头有钱,才开始在收藏行业扬名立万。

王健林利用自己的收藏,为吴冠中等许多画家举办了展览。举办艺术展要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但首富显然不在乎。

我们对当代杰出画家的推广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热爱,而不是商业。

在某种程度上,民营企业家王力可·建林可以玩收藏,这要归功于改革开放。

但是收藏从来不仅仅是为了钱。

02

新中国艺术几十年的历史,就是这个行业重新洗牌,重新洗牌的历史。

1953年,画家叶·创作了《中华民族大团结》一画,画中各族代表依偎在舵手身边。文革时,这被说成是“毛主席被鬼神包围”。

中华民族大团结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爆发。可惜的是,叶刚刚画了一个“印度花舞”,上面盖了一个“送爱”的印章,据说充满了对敌人的感情...

印度花舞

这位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和绘画大师后来在美术学院打扫了几年厕所。

另一位画师黄舟,擅长画驴和画女孩,在画坛被戏称为“驴贩子”。1966年,《人民日报》大做文章“驴”,批评黄舟:

......是企图用那些懒散和轻浮的丑恶形象来代替我们社会主义的勤劳、勇敢、淳朴、健康的劳动人民和各族革命战士;

利用那些个人琐事,比如唱歌跳舞、刺绣、打扮、护理等。排除我们热情的斗争生活;

用剥削阶级的色情、颓废甚至歇斯底里的心态来对抗无产阶级的崇高、英雄、轰轰烈烈的革命情怀!

文革期间,中国艺术界遭受大规模冲击,私人收藏几乎消失。

20世纪80年代,收藏不再是禁忌,但没有多少mainland China人意识到艺术的价值。在那个年代,收藏家不是文学和历史的巨人和有家庭出身的政治人物,而是先富起来的东南亚同行。王健林一点都不像。

1983年,31岁的北京人徐华(音译)晚些时候参观中国历史博物馆时发现,外事部门出售现代画家的作品,以换取支持国家建设的宝贵外汇。

他花了20万,大概是一辆桑塔纳的价格,把画都买了,送到香港存起来。

有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等著名艺术家的作品。

李可染当时的画多少钱?才几十块钱。十年后,王健林开始收藏,李可染的画作数量已经上升到800万。

« 上一篇:日本海改名东海,韩国怎么那么执着?
» 下一篇:没有了

足球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