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官方账号“chain truth”(ID:chain truth)有授权,禁止擅自转载。
燃气金融(身份证号:chaintruth)原件
作者|曹杨冯潇霆薛亚萍杜晓玲
朱晓渔郭一梦侯艳婷
编辑|杨洁
最近,楚石坚的独子楚亦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的父亲一生中曾表扬过自己。随后,“为什么中国父母总是喜欢抨击教育”这个话题成为搜索热点。
“小时候我爸基本没夸过我”,“我不但没夸,还总拿我跟亲戚朋友孩子比”,“就算我演讲比赛第一,就算我英语考了最高分,我爸也有话要埋汰我,伤害我。我现在40岁了,从来没听他说过一句好话!”“自卑就是这么来的”……题目下,全是类似的评论。
“打击教育”似乎是很多中国家长的教育习惯。有网友说成长还是需要鼓励的。“现在我看到被父母打骂的孩子莫名的担心。这种教育真的一言难尽。”
但在很多家长眼里,无论是严厉的言语攻击,还是“棒子打”,似乎都能让孩子变得更好。
在知乎,在“被父母攻击的孩子长大后会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下,网友们的讨论也很热烈。知乎有网友说,因为从小被父母攻击,长大后变得自卑内向。他朋友圈很小,形成了“讨人喜欢的性格”。即使是别人的错,他也会内疚很久。
所谓“打击式教育”,无非是家长想通过自己的打闹,帮助孩子成才,过上“更好的生活”,体现了家长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育理念的高度认可,“精英教育”理念的体现。这些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社会规范中得到“他人的认可”。
但这些家长在用严格的要求和激烈的言辞教育孩子的时候,却忽略了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伤害。他们坚信“骄傲使人落后”、“孝子从棍子下出来”的观念,却忘记了孩子的成长。除了学习各种技能之外,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与他人和自己相处。
本期《小酒馆》,我们和几个年轻人聊了聊他们的成长经历。其中,有的人一直是在“别人的孩子比你优秀得多”的阴影下长大的,有的人是在父母“只拿第一是最好的”的攻击和监督下实现了自己的财富自由,却一直没能收获自己的幸福,从而追求未婚;在父母的要求下,有的人给了从小到大的人生“保障”;有些人被迫留级,是因为父母对朋友太苛刻;有些人甚至在父母“你有什么资格”的攻击下仓促结婚,最后以离婚告终。
教育家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业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改变说话的语气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