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的激烈争执
二战后,法国经济满目疮痍。二战前,法国是欧洲一流的工业强国,工业门类齐全,发展繁荣。经过二战的破坏和占领期间德国的残酷掠夺,法国经济损失超过14000亿法郎,相当于战前三年法国生产总值。1944年秋法国解放时,工业总产值只有1938年战前的20%,农业只有50%,法郎的价值只有战前的1/6。经济上要靠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才能勉强度日,经济上可以说是全军覆没。
战前的法国城市哈维尔
﹀
战后的哈维尔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将坦克改装成拖拉机,以帮助战后重建
﹀
二战后的德国经济也很惨。二战前,德国经济占世界总量的七分之一,仅次于美国。二战浩劫后,不仅国家被分为东德和西德,战前人口7000万的德国死了800多万人,还有4亿立方米的废墟需要德国人清理重建;战后,1946年西伯利亚寒流影响气温下降,燃料短缺,仅西德就造成10多万人冻死,100多万人冻伤、水肿、肺结核。当时的德国几乎面临着亡国的无奈和绝望。
苏联122毫米榴弹炮声称对柏林的废墟负责
﹀
1945年,科隆几乎所有的建筑设施都被完全摧毁,除了大教堂
﹀
勃兰登堡门被战争严重损坏,
门口的神女和徐的战车都被盟军炸飞了
﹀
勃兰登堡门今天修复
﹀
来源。也许
当然,虽然德法双方都输了,但人民内部的仇恨依然存在。
战后初期,法国基于对德舆论汹涌,给了德国一个苛刻的政策,即1946年3月制定的“产业限制计划”,即所谓的摩根索计划。但满目疮痍的西德根本挤不出几个油水赔偿给法国,这种可怜的赔偿也给法国带来了沉重的人道主义负担;美国对这种补偿更不感兴趣,更担心西德会因为这种有限的政策而转向苏联阵营。
美国:“一个废墟能产生多少油和水?”
﹀
摩根索和宋子文。作为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
这是一个为美国寻求更大利润的商人,而不是一个复仇的商人
战争狂人,当他意识到摩根索计划很难给美国带来更大的利益时,
他很快放弃了这个计划
﹀
1946年6月,美国国务卿伯纳斯在德国斯图加特发表演讲:“美国不再奉行欧洲强大、德国弱小的政策。”他说,“德国是欧洲的一部分。如果拥有庞大工业的德国变成贫民窟,欧洲的重建,尤其是德国邻国的重建,将会非常缓慢。”
德国记者对此很兴奋,旁边的法国记者显然不高兴
﹀
基于这一理念,马歇尔计划的所有受援国必须签署协议,冻结德国的所有外债;正是因为如此,德国才能发展,才能呼吸。
即便如此,废墟还是要一个一个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