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我忍不住想。”
他终于告诉和尚,要听从自己内心的良心,好好生活。
第二天,和尚收拾行李离开寺庙,回到了人间。
而王阳明本人,他人生的大转折也就来了。
三
生活没有规则。
没有人能告诉你20岁,30岁,40岁应该是什么样子。
任何时候,只要听从自己的内心。
34岁的王阳明仗义执言,要求释放清官,惹怒了大太监刘瑾。
结果被法院判了四十年徒刑,降职到贵州龙昌邑,在遥远的未开化之地做一个卑微的官员。
刘瑾没放过他。他派了一名保安全程跟踪他,试图杀死他。
王阳明假装投河自杀,逃过推敲。
祸不单行。他在海上被一艘商船遇上台风,生命危在旦夕。
他有一个瞒官的计划,但担心给父亲带来麻烦,他听从了自己内心的良心,去龙昌邑任职。
他带来的仆人都生病了,他开始自己的仆人工作,种菜、砍柴、打水、做饭、洗衣服、给仆人烧药,直到他们康复。
每个人都对当地孤立的环境怨声载道,所以他扮演了一个幽默的角色,保持了活跃的气氛。
人生不能选择顺境或逆境,但可以选择对顺境或逆境的态度。
历尽艰辛,回报将是巨大的。
一天晚上,王阳明突然意识到要把事情考虑进去的目的,激动得随从都被他吵醒了。
他意识到程、朱的理学真的是错误的,圣人之道不应该从外求,而应该从内求,“心亦有理”。
这个开创性的发现后来被称为“龙场启蒙”。
人生如果是一碗中药汤,苦得难以下咽。与此同时,穷困潦倒的天才唐伯虎往里面放了些糖,笑着喝了下去。
而王阳明将原味,一闷。
四
这一年,王阳明的人生已经过半,但在世人眼中,他的人生正式登上了舞台。
刘瑾死后,结束了三年的罪人生涯,去江西芦岭当知县。
这时,他雄心勃勃,写了一首诗,上面写着:
身可利人而不可屈,志不可全灰。
正愁不是中流砥柱,千尺狂澜易灭。
他从不忘记在任何地方讲课,并想告诉更多的人他的发现。
越来越多的人对他的理论深信不疑,越来越多的人将他的理论视为“异端”。
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要么想做什么不去想,要么执着空想,拒绝实践。
另一方面,他把自己磨练成一个知行合一的人。
他自己后来总结道:
在我43岁之前,我还是很想做事的(考虑个人得失)。从现在开始,相信良心真的是不对的,没什么好隐瞒的。就算全世界都说我疯了,我也只是按良心办事。
疯狂的人会把古人记在心里,一切纷争都会很平常,所以光是累心是不够的。真的是凤凰千里飞,一克为圣。
王阳明的珍贵在于,他不像过去或现在的许多“大师”,垄断了成为圣人的专利。他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