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项目,几百中国人,就是吃饭。
主食可能还是本地买的,但是蔬菜没那么好找,除非你能像当地人每天那样吃木薯香蕉芒果。
木薯是当地的主食。
香蕉和芒果都是正餐。
第三,行业竞争弱。
你可能会问,当地人不能种菜吗?
规模农业也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就算不考虑国人的胃口,也不可能在很多项目上种植出一日三餐规模的菜品来满足成千上万的国人。
看到这三点,邵老师带了一个技术合伙人,找了几十个附近村子的农民,就像当年西部的拓荒者一样,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邵小姐最初的家当只有几箱萝卜白菜种子,是从千里之外的中国运来的。这些是中国人最常吃的品种。
开荒烧荒。
做生意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但是刚果这个曾经欧内斯特格瓦拉挨打的地方,似乎喜欢给不属于这片土地的外人一个严峻的考验。
邵老师的创业之路可谓艰辛不为过。
未开发的土地也意味着没有基础设施。在农场建立之初,邵小姐和她的朋友们经历了一种接近原始人的生活。
不仅没有水,没有电,连住的地方都临时改装了集装箱,铁皮房子就像烈日下的蒸笼。
当地卫生状况不好,新垦区蚊子数量更是惊人,一不小心就会染上疟疾。
当地人的“退出”。
既然是种地,因地制宜很重要。要在刚果种好地,机械地照搬中国经验是不够的。当地的水热条件和病虫害与国内大不相同,邵老师为此吃了几个亏。
西瓜虫害。这个瓜不熟。
一阵冰雹过后,所有的蔬菜都被坑了。
在开放农场的过程中,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尤为重要。因为你不仅要与天地斗,还要“与人斗”。
邵老师一个人不可能耕种100亩地。如何从零开始建立一支高效的农民队伍,是决定农场成败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附近村庄招募的农民几乎是刀耕火种的时代。毕竟,刚果的自然条件如此之好,以至于多亏了上帝的礼物,如果没有精心的照料,庄稼几乎无法养活。
此外,刚果人民的命运很久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
前比利时殖民者并没有教给这些倒霉的黑人更多的农业技术,只是让这片土地的祖先戴着镣铐在丛林里采集橡胶。
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对刚果进行了非人的殖民统治,砍掉一只手是比利时人在种植园的重要“管理手段”。
黑大叔们虽然体力一流,但还远不是合格的劳动者。
邵老师在团队和管理上真的很努力。
首先门槛要高。招人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种地没关系,但是要努力,体力好。招聘后立即培训。从耕地、播种、育苗到除草、施肥、灌溉,邵老师的团队毫无保留地将这些技术传授给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