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使魏国富裕起来的变法,使魏国凭借魏武祖称霸天下的吴起军变法,自以后就失去了光彩。
这主要是由于魏文侯自身的传统观念和魏国君主“放飞自我”的种种骚操作。
在和吴起的贡献下,魏在晚年独领风骚。然而,在国家行政的未来方向上,魏文侯为后代埋下了衰落的种子。
对于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李悝、吴起、魏文侯来说,有“鸟尽其才,弓善藏善”的意思。也许在他心目中,士阶层一直是为贵族服务的“工具人”。如果说“工具人”掌握了魏的大权,那就免不了被搞糊涂。因此变法后,选择弟弟为下一代君主的伴侣,抛弃了以前为魏效力的士大夫阶层。
▲魏惠王。来源/电视剧截图
然而,魏文侯的继任者,如魏武侯和魏惠王,缺乏他们的父亲和祖先的战略眼光,依赖于老一辈人奠定的信用记录。
与魏文侯相比,魏武侯虽然年轻时受著名儒家田子芳的教导,但在治国方面并不逊于父亲。但说到用人,不如他爸。
魏武侯时期,公孙述是宰相。宫叔措有知人之知,但在国家利益面前,他只考虑自己的利益。随着魏国的强大,吴起在魏国的声望上升。如果论治国,大概大叔措自己比对方更清楚。因此,公孙述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断在魏武侯面前诋毁吴起,最终导致吴起逃往楚国,从而开启了他任楚国宰相的“第二春”。在楚王悼词的赞赏下,吴起成功完成了“吴起改革”。繁荣的楚国先后打败了朝鲜、魏国和秦国的军队。
吴起的离去,无疑是魏国军事上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然而,魏人才流失的节奏才刚刚开始。
魏武侯死后,他的儿子魏惠王即位。秉承父辈祖辈的遗风,国王治国无方,但在任用人才上犯了错误。公孙述临死的时候,曾经告诉魏惠王,他有一个客人,公孙阳,很有治国的才能。如果国王不需要它,他会尽快杀死它。然而,面对老部长的劝说,魏惠王一笑置之,认为叔叔病得很重,不能相信他的胡说八道。最终公孙阳离开秦国,秦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变法,间接改变了战国格局。这个公孙阳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鞅。
商鞅离开后,魏惠王似乎没有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商鞅走后不久,上帝派不输吴起的军事天才孙膑去“穷”魏国。当时,魏惠王以庞涓将军为荣。相传庞涓和孙膑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庞涓在魏国为官后,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如孙膑,于是诱导孙膑走上了投奔魏国的道路,其实是为了方便自己监视孙膑。
历史上发生的一切都在重演。只是孙膑没有吴起的家,自然也没有吴起的好运气。在嫉妒的驱使下,庞涓设计陷害孙膑,导致孙膑被吊死。几经周折,逃到齐。在齐国,孙膑的才能终究得到重用。经过一系列改革,齐开始称霸战国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