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谁的拳头比它硬
为了把美国拖下水,英法等国并没有对玛丽伯德的土地提出主权要求,而是心照不宣地把它留给了美国。这是一个又苦又冷的地方。美国人不傻。他们不是可以被送进“烂地”的乞丐。既然战后的世界已经不再是英法等老牌帝国的天下,南极洲的新规则必须由他们自己决定。
因此,美苏在南极问题上走到了一起,这在冷战背景下是罕见的。但美苏的行动恰恰证明了“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同时,美国和苏联作为北冰洋沿岸国家,在极地地区的研究实力很强,更不可能放弃南极洲这块肥肉。
▲艾森豪威尔(右一)、赫鲁晓夫(右二),然后是美苏领导人
1959年,美国和苏联牵头建立了以《南极条约》为核心的相关制度,规定南极科学研究只能用于科学目的,冻结了南纬60°以南所有国家的主权主张。在美苏的强力影响下,卷入南极问题的各方被迫同意缔结条约,其他国家对南极的争夺进入新时代。
从1908年英国首次提出南极主权主张,到1959年《南极条约》签署,先后有7个国家主张南极主权。这个时期以二战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南极条约》签署国的国旗
二战前,英国牢牢掌握着瓜分南极的主导权,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拉下;法国的支持是通过主权移交获得的,英法澳新在外交上是统一的。
此后,挪威、智利、阿根廷相继入国,智利与英国发生了重大领土争端,但这些问题都在美苏领导下被《南极条约》搁置。搁置问题不等于解决问题,南极之战也没有平息。
▲南极条约组织旗帜
iii .冰盖下的暗流
《南极条约》虽然冻结了主权主张,但并没有迫使所有国家放弃主权,所以七个主权主张国家打擦边球,没有什么动作。
由于各个国家达成的默契,每个南极科研站根据其规模都有自己的科研范围,西方国家在南极建立科研站成了对南极变相的“圈地”。以阿根廷为例,该国花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在南极建立了14个科研站,超过了中美两国科研站的总和。
尽管《南极条约》禁止在南极洲进行军事活动,但它并不反对为和平目的使用军事人员和设备。阿根廷和智利再次钻探空,在科研的旗帜下向南极洲派遣军事人员,每个站都是一个小型军事基地。去年12月,智利里克尔梅站36名成员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原因是智利海军舰艇将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海军人员带到科研站,使SARS-CoV-2入侵这片净土。
▲阿根廷奥尔卡达斯站始建于1904年,是人类第一个南极科学研究站
2004年11月,澳大利亚向联合国大陆架定义委员会提交了大陆架定义申请。其中一个应用是位于澳大利亚西部4000多公里的麦克唐纳和其他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