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的《烟台条约》将芜湖开辟为通商口岸,1911年开通的津浦铁路则把蚌埠变成了淮河上的枢纽,皖南皖北分别形成了以芜湖和蚌埠为中心的市场网络。
由于中国古代南北向交通依赖运河
导致运河未经过的地区通达程度较低
但随着一批南北向铁路的建设
一大批新城市开始崛起,蚌埠就是一个▼
近代以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得风气之先,成为全国最大的贸易口岸和轻工业基地,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也都依附于这一市场体系。此时安徽所能输出的商品除了种类和数量极大增加的农产品外,服务于现代工业的原材料和能源物资也在快速增加,皖南的金属矿产和皖北的煤矿成为了安徽向长三角输送的重要资源。
当时上海是中国的顶级都市,城市和工业都在扩张
新的需求造就新的产业,新的产业需要安徽的资源
(图片:wikipedia)▼
由于临近长三角,安徽首先得到开发的是皖南的矿产。
光绪三年(1877年),池州煤矿开设,成为安徽近代矿业开发的先声,出产的煤炭主要供上海地区及轮船招商局汽轮动力之需,而皖南更多是铁矿。当时甚至有外国专家估计,安徽铁矿储量占到全国储量的大约三分之一。
被开采的铁矿得益于便捷的长江航运交通,可以被源源不断地运出。有学者做过统计,在北洋政府时期安徽的267处矿区中,巢湖及其以北地区的矿业开发十分缓慢,仅占开发矿区数量的4%,而沿江及皖南地区的矿区占全省矿区的95%以上。
安徽主要煤铁资源大致分布▼
但让国人痛心的是,皖南铁矿大多被日本资本控制,大部分被输往日本,小部分运往上海等地。尤其在一战后,日本资本大肆进入皖南收购矿产或者要求垄断出售渠道,
1920—1926年安徽新注册铁矿统计
可见铁矿几乎完全在江南的马鞍山、芜湖、铜
其中繁昌桃冲铁矿的年产量1925年达到了31万吨
(来源:《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华中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等到1927年后,国民政府在安徽的统治稳定后,安徽矿业开采出现了新局面。
皖南铁矿在持续开发的同时,国民政府开始重点组织对皖北的煤矿的开发。1929年,官方划定了淮南煤矿矿区并在第二年建立专门机构负责开采,淮南煤矿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矿,并在一段时期内处于盈利状态,成为全国矿业开发的典范。
淮南煤矿素有“华东煤都”、“动力之乡”之美誉
是中国东部和南部地区资源最好
储量最大的一块整装煤田▼
但好景不长,抗战中日军侵入安徽,津浦铁路的安徽段地区和皖江流域沿岸地区都沦陷,安徽矿业区都沦入日军手中,变成了日寇以战养战的重要战略支撑点。无论是沿江的铁矿还是国民政府苦心经营的新式煤矿淮南煤矿,都成了日寇大肆掠夺的重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