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懂事”的郭威带领群臣再三劝进,恳求刘知远以天下为己任,登基称帝。
4
后晋开运四年(947年),刘知远在一片拥戴声中即皇帝位,建立后汉。郭威因拥戴之功,一下子成了开国功臣,身价水涨船高,成了后汉王朝首屈一指的将相(枢密副使兼检校司徒)。
此时,郭威已44岁,忙碌了大半辈子,终于获得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对于政治前途,他大概是满意的。唯独让他心里觉得难受的,是那个在他落魄之际不顾一切帮扶他的“贤内助”柴氏早已谢世。即便此前他已收柴氏内侄柴荣为自己的养子,改名郭荣,可还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或许他曾幻想过要给柴氏怎样的荣耀光彩,但最终都化作了泡影。
然而,老天爷似乎对郭威的遭遇视若无睹。不知是觉得郭威不够惨,还是要磨练他成为改变历史的那个人,总之,随着地位的上升,郭威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后汉当政者的猜忌。
▲后汉高祖刘知远。
后汉乾祐元年(948年),刚刚坐上帝位没多久的刘知远驾崩了。临终前,他遗命史弘肇、王章、郭威、苏逢吉四人辅政。至此,郭威又多了一重托孤大臣的身份。
与后世的康熙一样,继承老爹帝位的后汉隐帝刘承祐也不喜欢辅政大臣在自己耳边嗡嗡嗡,也想早日亲政,独揽大权。
恰逢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叛乱,朝廷屡次派人镇压皆败下阵来,于是,刘承祐寻了个由头,把郭威调出去带兵打仗。
刘承祐的本意是希望郭威与之前那些将领一样,被李守贞等人打败,自己再以此为借口,治郭威一个“统兵失利”罪,好好挫挫这名托孤大臣的锐气,趁早将他踢出王朝的权力中心。
可是,历经战阵多年且饱读诗书的郭威,让刘承祐的设想彻底破灭。屡次挫败朝廷大军的李守贞等人,这次不仅没有像以前那样高举胜利旗帜,甚至最后落了个弹尽粮绝、自焚而死的下场。之后,郭威趁机率兵北伐,击败了北方契丹,收复失地,因功晋升为枢密使,权势比以前更盛了。
这些结果,或许都不是汉隐帝刘承祐想看到的。
他见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当时辅政大臣之一的史弘肇与郭威过从甚密,对同为辅政大臣的文臣苏逢吉却相当不感冒。这种文武大臣的关系失衡,使刘承祐有理由相信史弘肇、王章、郭威等刘知远留下来的武将有结党营私的嫌疑。故而,刘承祐与苏逢吉等人密谋后,采取除根行动——史弘肇、王章等三位大臣在上朝期间被皇上暗杀,并被下令灭族。
为了彻底铲除先帝留下来的不听话的武将们,刘承祐诏令郭崇、李洪义等亲信将领尽快诛杀郭威、王峻等一群旧将。
不料李洪义临阵反水,将朝廷密令透露给王峻。事态紧急,王峻不容多想,便将消息传达给了郭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