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范围内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港口,几经周折,决策层开始将目光开始瞄向了位于浙江舟山的大洋山和小洋山。此处航道水深平均可达15米,海潮强劲使得泥沙不易沉积,向西北32公里对接上海芦潮港,向东82公里处即为国际航线。港口资质良好,唯一的问题是,大、小洋山行政上隶属于浙江。
建设前的小洋山,岛屿错落
事关利益分配之处总难避免刀光剑影,双方最后都各做妥协。大、小洋山行政隶属保持不变,港口管辖权、土地施工以及建设资金来源交由上海,洋山产生的租金、税收以及所有领航费用都划归浙江所有。如此,在上海的“高姿态”和浙江的大局观配合下,洋山港正式动工。
分布在大、小洋山之间的是十几座不相连的小岛,连结小岛并打造出一个8平方公里的平整陆地,相当于在1000个足球场上把沙子堆出7层楼的高度,光是填海所用的砂石总量就超过了一亿立方米[10]。
作为全球唯一的一个在外海岛屿上建造而成的离岸式集装箱码头,与港口建设同步推行的还有32公里的东海大桥,它也是连接浦东与洋山港的成败关键。在没有经验、连资金也要靠自筹的困境下,时任上海市市长徐匡迪态度坚决:“勒紧裤腰带也要把这座桥建起来[9]。”
我国首座外海跨海大桥——东海大桥
2005年,东海大桥和洋山港一期先后竣工,完成5个10万吨级深水泊位,年吞吐能力达到220万标准箱。洋山港建成后,意味着上海港正式摆脱了沦为“喂给港”的命运,并开始向世界级港口蓄力冲击。
一年以后,洋山港二期建设完成,再增4个10万吨级泊位,年吞吐能力合计达到430万标准箱。2008年三期建设完成以后,2010年上海港首次超越新加坡港,成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并一直保持至今。2017年,洋山港四期又建成了全球最大单体自动化智能码头,接待起2.4万标准箱级别的全球“船王”都变得驾轻就熟。
洋山港四期无人码头
洋山港的意义显然不止于此,从其诞生之初起,洋山港便不只是上海的港。在以上海为中心,向外辐射至长三角,再沿着长江溯江而上,它影响的,是跨过9省2市,汇集着40%人口,占据全国46%GDP的经济带。
当十万吨级的巨轮停泊在洋山港码头,集装箱迅速卸货转运,它们或经由东海大桥进入贯通全国的陆路运输系统,或转为中小货轮,从长江口沿江进入广袤内陆腹地,相继经过苏州港、南京港、芜湖港、九江港、武汉港、重庆港、泸州港等大小港口,在这15年里参与并见证一方经济增长。
当初,时任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在上任后第一次接受电视台采访,记者问他想对市民讲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他回答到,“上海是全国的上海,是全国人民建设出来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