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复盘「打工人」背后的权力战争(5)

时间:2020-11-15 23:00       来源: 五星体育

如果你是站在更高点的大老爷,你是希望群众们天天打开视频网站刷抽象带篮子,还是每天重温《士兵突击》为许三多泪流满面?

答案显而易见。

比起丧丧的“打工人”,像许三多这样如同机器人一般不怕苦不怕累,不爱玩还不贪图回报奉献的劳模式人物,才是用来维护社会稳定、顺畅运转的好榜样。

虽然“打工人”这个梗,离一些人分析时所说的“阶级觉醒”还有着很远的距离。

但在问题出现之前就给它解决掉,才是绝妙的好活。

5.玩不死的“打工人”

被主流媒体、明星大咖轮流玩了一番,你又看到不论是大几十万的宝马,还是做兼职培训的小广告,都对你说“你好,打工人”之后。

这个梗的生命力在多重围剿之下,似乎已经奄奄一息了。

但说这个梗就此彻底死亡,似乎也为言尚早。

一是,支持这个梗的现实环境,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

马克思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并没有被写入中学政治教材,叫做“虚假意识”。

意指资产阶级刻意向无产阶级灌输,有关物质性、意识形态的误导性想法,目的是要隐瞒被统治阶级正在被剥削的事实。

崔健的“一块红布”,唱的也是“虚假意识”这个事儿。只是时代更迭后,布的颜色已是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有了而已。

当政治自由、经济繁荣的年代,许多人并不认为他们压抑,隶属于有着共同命运的社会群体,而认为自己是在自由与流动频繁的社会中单打独斗、力求上进。

他们也没必要操心“虚假意识”是真是假,有钱、有保障、有希望才是真的。

然而当所处的时代并不好过,缺少上升通道的压抑,对未来的安全感缺失成为普遍心理时,“虚假意识”的说服力就会大大受损。

而本来心怀中产梦的上班一族,对“打工人”一词的认同,就是“虚假意识”的说服力下降的表现。

长久以来,在中文语境里,“打工”和“工作”,“打工的”和“上班的”是有着明显区别的。打工的通常指蓝领,后者则指白领。

通常,打工的性质是临时的,做的事情很机械,工资只够最基本的吃穿住,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不论是工作条件、薪资待遇还是职业声望,“打工的”都无法和“上班的”相比。

互联网对于打工的大规模讨论早已有之。早在2005年,网友们就自发创建了“打工”贴吧,抱团吐槽自己遇到的辛酸。

翻翻那时的帖子,你会发现大多数发声者都是标准的“打工仔”,从事的多是体力工作,而少有白领的身影。

相比喜欢在网上发表意见的白领,这一群体至今依然处于失声的状态。

« 上一篇:颜真卿又刷屏了
» 下一篇:没有了

足球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