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群烤鸭店只此一家,没有分店 © dianping.com
CBD人民对于烤鸭的选择则更加直接——如何在享受烤鸭的美味的同时,吃得更加健康。在这个全民营养过剩的好时代,再也不是当年排着队上全聚德弄点鸭油回家熬白菜的光景,对于吃下的每一口,CBD人民都会计算卡路里——他们中的很多人,脂肪肝的大小已经可以和法国鹅肝媲美。他们的烤鸭世界观,是让鸭皮更酥,尽可能去掉鸭子的脂肪。幸好,有大董、长安壹号、1949全鸭季、海天阁。这些人均消费三四百的烤鸭店,是烤鸭界里的御苑皇宫。烤鸭吃腻了,还有更美味的限量版小乳鸭;甜面酱配腻了,还有俄罗斯进口的鱼子酱。至于配酒,拉菲人头马巴黎之花麦卡伦,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CBD人民很少会想到自己去吃一次烤鸭,更多的时候是商务宴请,请客的人满怀诚意,这份诚意会被吃饭的人接收到,只需要看看门口贴心照顾停车的门童,看看门口挂着的从美国总统到日本首相的照片,再看看盘子里精致的烤鸭,这单子,不签不行!
真正的老北京人,对于烤鸭的选择,比起北漂来,其实更为宽容。
他们见证了北京烤鸭的变迁,他们比谁都清楚焖炉和挂炉烤鸭的区别,他们的血液里流动着百年烤鸭的沧桑,所以,他们宽容地看待着这一切,如同看待着北京城的变迁。
▲ 德国摄影师 Hedda Morrison 在民国时拍摄的全聚德,客人能自行挑选鸭坯。
因为对烤鸭爱得深沉,他们吃烤鸭,自有一套讲究。白糖也好,黄瓜条也罢,在北京人民的心中,羊角葱+六必居甜面酱是吃烤鸭的标配,荷叶饼和芝麻空心烧饼是衡量一家烤鸭店水平的关键指标。
在北京人民的心中,吃烤鸭是必须要有仪式感的。小孩生日吃烤鸭,老人生日吃烤鸭,家里来了客人吃顿烤鸭,结婚宴上,烤鸭也是一道必备大菜,套用《红楼梦》里一句话:“谁家常吃它?”
▲ 民国的烤鸭餐桌,可见烤鸭、荷叶饼、空心烧饼、酱、葱 ©Hedda Morrison
不能家常吃,最主要还是从价格出发——“1973年,一只烤鸭子8块钱。”那时候,北京人民一年不一定吃得上一次烤鸭,时间的流速,像老北京人眼里流转的光。八十年代的纪录片里,全家人去全聚德吃顿烤鸭,要花将近100块,所以包好的第一个烤鸭,一定敬奉给家里的长辈。
生活水平提高了,烤鸭价格下降了,全聚德烤鸭师傅在北京各地四散开去,北京城有了平价烤鸭。北京人民用最宽容的心态接纳了他们——
▲ 烤鸭皮蘸白糖是人间至美。 © Pinterest
天外天、金百万、郭林、玉林、大鸭梨、民福居、鸿运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