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无论是重庆还是成都背靠的四川,都是西部地区开放最前沿的外贸集中地。
2011-2019年,重庆进出口总额平均增速高达32.6%,成都则达到17.4%;今年上半年,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出现负增长,重庆和四川的进出口总额却均实现逆势飘红,其中四川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21%,成绩斐然。
最新定调还点名了两大战略—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建设好西部陆海新通道,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未来,“一带一路”和西部新通道将在成渝双圈建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牵引角色。
▴成都“九眼桥”
因此,放眼整个西部,它们是当仁不让的“领头羊”。
在南强北弱、东强西弱的大变局下,成渝两座城市“协同作战”,归根结底就是要形成一个“双黄蛋”的中心结构,为中国广袤的西部地区提供了一个战略级的支撑点,从而跨越“胡焕庸线”,激活西部地区4亿人口的庞大内需市场,缓解成渝双圈中部塌陷的问题,最终形成“双循环”的战略大后方。
02 一体化隐忧
不过,相比其它三大城市群,成渝经济圈还有不少差距。
首先,从人均GDP来看,成渝(6.35万元)比长三角(10.45万元)、粤港澳(15.95万元)和京津冀(7.48万元)都要低。从经济总量上来看,成渝地区相当于长三角的29%,大湾区的58%,京津冀地区的80%。
也就是说,“两核”还不够“硬核”,广深这样两大强内核力的城市才带动18.1万平方公里的珠三角,成渝身上背负着20.6万平方公里的经济区,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其次,成渝城市群存在绕不开的弊病:结构“两头大、中间小”,中部“塌陷”现象明显。
▴图源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成都重庆之外,没有旗鼓相当的“第三城”:GDP在2000亿级的城市只有四座,垫底的雅安还只有600来亿,不及东部地区一个发达的县。加上两座城市相隔300多公里,位于两地之间的中小城市所受的辐射相对有限,灯下黑现象将长期存在。
四川纳入成渝城市群的15个市,人均GDP呈现由成都市区向川东城市(资阳、遂宁、内江)由西向东逐渐递减,重庆29个区县人均GDP也呈现出类似变化。
最后,跨省协作的难度本来就很大,过去两地互不相让、暗中较劲,“相爱相杀”的事例层出不穷。
过去,两座城市都想争当西部交通门户。面对重庆在铁路上的奋起直追,成都也不甘示弱,双方在高铁建设上甚至进入了互不相让的状态。
这边修西成,那边就搞西渝;这边有成贵,那边就设计渝贵;这边修郑渝,那边就推京蓉,双方都把以自己为中心的高铁网织成了蛛网状。以至于四=川在规划泸州、自贡等川南片区的城市快轨,并没有与重庆的荣昌、大足、綦江等渝西片区进行“无缝”对接。在高速公路收费上,由于两地收费标准不统一,还多次出现“一路两价”的怪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