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8-1648年,因为三十年战争,神圣罗马帝国和德意志各邦的统治者需要巨额资金支撑,还向犹太商人借钱。
1882年佛罗伦萨犹太会堂内部
17世纪下半叶,英国虽未公然推翻1290年的驱逐令,但也开始重新接纳犹太人。查理二世还特意确认了对犹太人进入英国的授权,深信他们能给整个国家带来的经济利益比保护英国商人阶层免受竞争更重要。
彼时,犹太流亡者被视作国家的经济资产。在不少统治者看来,逐出犹太人,无异于让自己国家陷入贫困,却肥了敌人。
而后来制造种种冲突驱逐犹太人的那些国家,也会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图为1909年的明信片,已在美国站稳脚跟的犹太人伸手欢迎新犹太移民。
1933年后,犹太人在德国的地位恶化,约33000名德国犹太人被赶到美国。其中就包括科学家(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知识分子。
三、犹太人的命运相似?
不,同根不同命,有时更残忍、更无奈
当数百万欧洲犹太人在美国找到家园,从食不果腹迈向飞黄腾达时,还有几百万犹太人留在欧洲等待灰飞烟灭。
欧洲的犹太难民
1938-1945年间,欧洲大陆上的千年犹太史以大屠杀告终。这场浩劫的规模超出人类想象,永久改变了全世界犹太人的面貌。
一战后德国的环境助涨了极端民族思想主义。战败蒙羞以及获胜协约国的索赔压榨造成的经济危机,使许多德国人敌视外部世界。在希特勒职业生涯初期,他就声称,德国在一战中战败,不是德国人民的过错,而是因为犹太人背信弃义。
希特勒在狂热的人群中(图源网络)
在纳粹执政的最初几年,政府的政策是破坏犹太人的生计,逼迫他们离开德国。而后,犹太人很快成为纳粹民兵和政府官员任意施暴、胡乱逮捕和当众羞辱的对象。战争纪念碑上的犹太人名字被抹去,威胁犹太人的海报随处可见。与此同时,集中营开始建造。
在这些压迫下,许多犹太人离开德国,但并非所有德国犹太人都有国外关系,允许他们进入另一个国家,也并非所有犹太人都有移民的经济条件,而且大多数国家对移民有严格限制。
“碎玻璃之夜”事件后,德国犹太人的文化与经济生活彻底走到尽头。许多犹太人匆忙廉价抛售产业,德国政府则趁机侵占犹太人财产,甚至想用大量犹太移民压垮邻国,从而激发邻国的反犹情绪。可即使犹太人已经陷入绝境,几乎没有国家愿意放松移民限制。不少船只载着犹太难民,从一个又一个港口被遣返,不得不驶回欧洲的犹太人屠场。
通向奥斯维辛的最后一段铁轨
四、犹太民族容易忘记仇恨?
也许吧,但现实让他们无法不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