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往事叉烧,作者叉少,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最近,央视节目《金牌喜剧人》官宣导师名单,陈佩斯名列其中。很多人说:“可惜少了朱时茂。”
1984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出演《吃面条》,把观众逗得捧腹大笑,开启了春晚小品的黄金年代。
往后,这对黄金搭档陆续推出《警察与小偷》《主角与配角》《王爷与邮差》。直到1999年,他们因为版权问题状告央视,淡出春晚的历史舞台。
后来,每次网络票选“最希望在春晚上看到的演员”,陈佩斯和朱时茂一定榜上有名。令人遗憾的是,那个画面始终没有出现。
缘起
1950年,陈强在布达佩斯演出时接到电报,得知妻子生了一个儿子,索性用地名给孩子取名,叫陈布达。四年后妻子生了二儿子,叫陈佩斯。
< 陈佩斯一家 >
1951年,电影《白毛女》上映,陈强扮演黄世仁的角色。有人说:“黄世仁就是中国银幕上最坏的坏蛋。”
后来,这个纪录被陈强自己出演的《红色娘子军》中的南霸天打破。文化部评出“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其中只有陈强以反派角色出名。
陈佩斯崇拜做演员的父亲,每次父亲有电影上映,就缠着母亲带自己去看,看完还会自个儿模仿,家人都夸他有表演天赋。
有一天陈强回家,白衬衫上一道道血迹,把陈佩斯吓了一大跳。更令他不解的是,原先尊敬父亲的左邻右舍,现在都换了一副仇视的嘴脸,说:“如果你不是坏人,那你为什么演得那么像?”
< 《红色娘子军》 >
不久后,国内掀起上山下乡运动。十五岁的陈佩斯还没完成北师大二附中的课业,就登上了军垦部队的新兵车,来到内蒙建设兵团修建黄河大堤。
在边疆干农活的日子很苦,陈佩斯天天吃不饱,非常想念北京的家。从苦难中走出的陈强,也在思考儿子的出路。北京唯一接受“出身不好”之人的地方就是文工团,而且每个月还有45斤粮票。
为了让儿子考上八一制片厂,陈强亲自辅导他念台词、吊嗓子、走台步。儿子考上之后,他还是不放心,经常躲在摄影机后头,偷看儿子表演,看到不对的地方就半路冲出来,告诉他应该怎么演。
起初陈强担心儿子那张家传的脸,只适合演反派角色,但经过反复思考,他让儿子专攻国内尚不成熟的喜剧领域:“老百姓太苦了,咱们需要为他们带来快乐。”
1979年,父子搭档出演政治风波后第一部国产喜剧《瞧这一家子》,深受观众喜爱。后来,他们又推出中国第一个喜剧系列电影“二子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