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小面凭什么排在火锅前面?(2)

时间:2020-11-23 23:00       来源: 五星体育

▲抗战时期的重庆朝天门

©  中国国家地理

这个说法,跟我老家苏州的阳春面有异曲同工之妙,阳春面就是光面,光面便宜,但还要取个好听的名字,于是才有了“阳春面”。

这样一碗小面,看似简单,却又无比讲究。

(敲黑板,下面的都是知识点!)

面是碱面,泛着微微的黄色,口感较为劲道,又根据粗细分为细面、韭菜叶、宽面三种。默认是细面,如果想要韭菜叶和宽面需要和老板提前说。还有一个隐藏项目是“水叶子面”,其实就是当天制作好的鲜面,相对较湿,但口感更为软滑。

▲宽面版本的牛肉面

©  Kimi

汤则以骨汤为主,但又可以分为“干馏”和“汤面”两种,“汤面”之下,又可以细分“窄汤”和“宽汤”两种。传统的重庆小面以汤面为主,而近些年来,则是干馏越来越流行。

最重要的是调料:涪陵榨菜、宜宾芽菜、花生米、芝麻酱、酱油、猪油、香葱、姜水……还有注入灵魂的油辣子。每一家都有自己的配方,你家是二荆条、我家是朝天椒、他家则是三种辣椒混合,二荆条增香、朝天椒增辣、七星椒既增辣又提色……最后浇上热油熬制。讲究的老饕会算准现做辣椒的时间,香气更不一样。

▲重庆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辣椒

©  Kimi

根据调料的不同,小面大体上来说有“糊辣”和“香辣”两种味型。“糊辣”就是指油辣子香气中带着一丝焦糊味,相对来说回味会更长;“香辣”的味道则更为鲜明而强烈。两种味型,丰俭由人。

严格按照这种程序烹调的一碗“素面”,才是真正的重庆小面。

小面的浇头宇宙

小面,看上去简单直接,读起来可爱亲切,带着重庆人特有的直爽性格。

也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餐厅以“小面馆”自居,也有越来越多人开始将重庆面统一用“小面”来代替。尤其是到了重庆以外的地方,“面馆”两字不能代表自己的重庆风格,“重庆小面”四个字则让人一下子心领神会。

渐渐地,小面成了重庆面条的统一称呼。豌杂面、肥肠面、牛肉面、酸菜面、泡椒面……都被归入了小面的序列之中,形成了一个有序而又推陈出新的小面浇头宇宙。

我第一次吃民生路的花市豌杂面的时候,鲁祖庙还没翻修、罗汉寺也还没有翻修,重庆的早上还能听见挑扁担小贩的叫卖声,花市两侧的确都是姹紫嫣红的花店,莽子火锅、酸辣粉、羊肉面穿插其中,还是《疯狂的石头》里的那个重庆。

▲花市豌杂面:二两豌杂加一个煎蛋

既然叫“豌杂面”,那必须点上一碗豌杂,“干馏,二两”。一位嬢嬢听完后,头也不抬,就熟练地将拎出一个白瓷碗,然后从一大堆铁盆中叮铃桄榔地舀调料,二两小面烫好,一大勺豌豆,一大勺“肉酱”擓入其中,最后排出的是一碗琳琅满目。这时候我才反应过来,“豌杂”、“豌杂”,原来就是“豌豆”+“杂酱”,杂酱就是猪肉豆瓣酱,吃的时候耍起两根筷子,将面条、豌杂、底下的调料通通搅匀,一鼓作气吸下一大口,豌豆瞬间成泥,裹着杂酱和调料的辣、咸、鲜、香涌入嘴里,越吃越热,越热越吃,回味则是一股子豆香。

« 上一篇:日本是如何给台湾人洗脑的?
» 下一篇:没有了

足球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