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死结,无人能解(6)

时间:2020-11-29 22:00       来源: 五星体育
。”

等到人们读懂孙承宗的时候,为时已晚。

而他自己,也陷入了熊廷弼式的悲剧中。当年,熊廷弼与王化贞在辽东产生经抚矛盾,导致战败,一个下狱处死,一个举家自杀。而今,经抚矛盾在孙承宗与辽东巡抚丘禾嘉身上重演。

丘禾嘉是兵部尚书梁廷栋安插在辽东战场的心腹,不能服众,却又大放狂言,说“阁部(指孙承宗)老矣,辽事我只手可办”。由此,在辽东形成两套指挥系统:

一是孙承宗—马世龙—祖大寿等;

一是梁廷栋—丘禾嘉—吴襄等。

孙承宗上疏,强调这种局面乃兵家大忌。崇祯似乎对此没有反应,或者说,这正是皇帝希望看到的互为牵制的局面。

皇权的本质是政治平衡术,遇上崇祯这样猜忌心重的皇帝,他更会把文臣武将互相制衡的统治术用到极致。哪怕外战失败,他也在所不惜。在他眼中,朝堂上的窃权者比关外的异族更可怕,更值得防范。

结局已经写好。

崇祯四年(1631),后金兵围明军于大凌城,因孙承宗、丘禾嘉意见迟迟不能统一,延误战机,明军惨败。朝臣趁此机会,摇唇鼓舌,欲把早已完成京城解围的孙承宗撸下来。

69岁的孙承宗无奈,连上十七道疏,请求辞官。

这年年底,他终于告老还乡,彻底离开了日渐沉沦的辽东。对他来说,或许只能无限感慨:每因门户误封疆,总为筹边边未筹

5

手提孤剑向边州,木叶萧萧又早秋 。——这或许是孙承宗写下的最悲怆的两行诗。

在生命的最后七年里,他在高阳老家,门无宾朋,唯有一心读书,不废朝夕。

一个壮志未酬的英雄,暮年远离刀光剑影,却能远远听到家国沉沦的消息,这是怎样一种煎熬的心情。

他也许会在意念中无数次复盘帝国步步溃败的过程。

他认为,明朝在辽东之战中屡屡战败的关键,就在一个“怕”字:

初怕而开铁失,退而守辽阳;再怕而辽阳失,退而守广宁;三怕而广宁失,退而守山海。

他指出,帝国一些高官,“平时怕内贼,临敌怕外贼,只一怕便了一生”。

他的信条是,“能以怕死之心怕生,便是豪杰”。

他不相信这是天命,败就败在人事,败在政治,败在是非不分,败在争权夺利。只是这些反思,手握权柄之人听得到吗?听到了,听得进吗?

陈田《明诗纪事》评价孙承宗,说:“有此伟才,旋用旋罢,国欲不亡,不可得矣。”

赞扬孙承宗,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和魄力;贬斥明王朝自掘坟墓,宵小别无所长,只会翦除自己的英雄。

孙承宗肯定心有不甘,但他已经无能为力,只能把一腔热血与愤懑,付与文字。高阳城隍庙,有他题写的一副对联:

« 上一篇:饭圈用复制粘贴和乱码,占领了豆瓣的评论区。
» 下一篇:没有了

足球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