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犀利的文笔和影响力是可以预见的。
但是易培基等人南迁有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故宫博物院内部对于是否南迁有很大的分歧。
时任故宫博物院理事会主任、古物博物馆副主任的马恒是南迁的积极倡导者。但他的儿子马却不给他父亲面子,化名在天津报纸上发表了几篇反对故宫文物南迁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说:
因为古物的价值,全国人民都很恐慌和无助。想到这个现象就有点好笑。.....反抗?从牺牲古物的决心开始!
故宫博物院古文物展览中心前主任周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他发起成立“北平人民文物保护协会”,聚集在故宫太和门,誓要“与国宝同生共死”,甚至向支持和参与南迁工作的人发出恐吓信,声称要用适当的武力阻止故宫文物南迁。
易培基、马恒等人南下的压力可想而知。
▲易培基(1880-1937),湖南长沙人,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
2
故宫文物原定于1933年1月31日运往南方,但当天被封锁。
没办法。延期到2月5日晚。
在此之前,易培基给支持南迁的行政院院长发去密电,要求采取强硬措施控制周。
随后指示北平市长周大文派法警去秘密逮捕周,并在故宫文物列车安全离京10天后才释放周。
这样,易培基的心脏病就消除了。
历史最终会证明易培基的决定是正确的。
当家园沦陷时,还可以恢复,但文物一旦被破坏或掠夺,就永远无法恢复。
虽然当时社会上大多数人仍然把文物等同于贵重的古董,但易培基始终意识到,这些文物不是古董,而是国宝,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其实在此之前,易培基已经两次扮演了挽救故宫国宝命运的角色。
因为,有人要卖故宫文物。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但是有相当的社会基础。
第一次是在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紫禁城后,国民政府成员景蘅一以故宫文物属于“逆向生产”为由,提出废除故宫,拍卖或搬迁故宫内所有物品。
第二次,在准备故宫文物南迁的过程中,北平管委会于1932年8月通过了三项关于故宫的决议,第一项是“向中央请愿,拍卖故宫文物,购买500架飞机”。
易培基两次结束了故宫及其文物的浩劫。他的坚持最终改变了社会对文物的整体认识。
写到这里,我爱你们记住,前段时间我做了一个关于国宝的稿子。有网友留言说:“都坏了,没必要当宝宝了。”结果很多粉丝以理性的方式批评教育了网友。其中一个粉丝说得很好。他说,“一个连自己的历史都不尊重和保护的民族,是要去粉碎和摧毁自己的文化的。它能有什么自信?希望是什么?”
这也是易培基试图向全国解释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