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江宁区法院再次起诉易培基。然而缺席审判的易培基却因病去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然后上海和南京相继沦陷。在动荡的时代,人类的生活就像一条虫子,没有人在乎一个人的有罪还是无罪。这个案子失败了。
只有易培基自己在乎自己的羽毛。临终前,他请吴志辉帮他提出一个呈文,说个人被诬告是小事,但却是很大的国内表象问题。他希望有一天他的冤屈会被洗清,这样他就可以平静地死去。
▲国民政府关于易培基案的公函。
5
这时,易培基在马恒的主持下开始了新的征程。
抗战时期,这些文物西迁,藏在川黔后方。在此期间,许多风险被摧毁,但最终都有惊无险:
9000多箱文物从重庆运到乐山。当它们暂时存放在宜宾滨江码头时,上游乐山和下游卢希安县遭到敌人的炮击,处于中间地带的宜宾幸免于难;
长沙湖南大学图书馆在文物迁出后不到四个月就被炸;
在重庆的几个仓库里,空房间在文物搬出后不到一个月就被炸毁了...
这一切都无法解释,只能归功于“古物有灵,不能炸,不能碎”。甚至马恒也说这种奇迹是国家的福气。
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这些历经各种艰难险阻,几乎毁于一旦的文物才被安全运回首都南京。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破坏和掠夺了相当数量的中国文物,据统计,总数达数千万。相比之下,故宫文物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是一个奇迹。
这个奇迹离不开每一个支持文物从故宫向西迁移的官员,一路护送的部队,负责保管区文物保护和维修的学者,故宫博物院的两位院长——易培基和马恒。
当年日军占领南京后,朝天宫仍有少量文物。这些文物最终被日军接管,包括康熙、乾隆时期的西方贡品、清宫玉牌、内务府档案。
贪婪的侵略者甚至拆除了朝天宫正殿屋顶两端的建筑构件,运回日本。
不难想象,如果故宫文物没有搬迁到南方,现在大部分都会躺在日本博物馆里。
想到这一点,要感谢易培基,是他第一个力劝文物南移的。
▲1937年,故宫南移至国宝躲避战乱,路过川陕公路。
6
这里有两个结局需要说明,都是1948年的。
一个结局是关于易培基的“盗宝案”。
1948年1月,最高法院发布公告,宣布易培基一案不予受理,含蓄地证明了易培基的名声。
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宣布,是因为1947年冬天,这个案子的国民党元老张继去世了。
虽然案件到目前为止比较复杂,但学术界公认,张继夫妇是因为与易培基等人的个人恩怨,依靠国民政府高层的人脉,利用公权力,故意导演了这场闹剧。而易培基成了冤案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