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武平四年(573年)五月,一条重磅新闻震惊了整个帝国:
帝国战神、皇族宗室、兰陵王高长恭已于日前因意图谋反被皇上赐死,终年32岁。
朝堂一片哗然,人们错愕之际,不禁为这位曾数次救北齐帝国于危难的战将感到痛惜。
因为,这是继“落雕都督”斛律光之后,第二个被皇上秘密杀害的帝国名将。
兰陵王之死,或许意味着北齐的末日到了。
▲剧照:兰陵王高长恭(541-573年)
1
高长恭本名高肃,又名高孝瓘,字长恭。其父高澄、其祖高欢均为东魏王朝煊赫一时的权臣,北齐帝国奠基人。
东魏兴和三年(541年),高长恭出生。按理说,高长恭身为权臣之后,自当是天之骄子。不幸的是,在他高氏家族,他就是那个齿序不清、连生母是谁都不知道的可怜孩子。
据《北齐书》记载,高长恭为北齐文襄帝高澄的第四个儿子。高澄的几个儿子,生母情况如下:“文敬元皇后生河间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广宁王孝珩,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陈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渔阳王绍信。”
其中,独独高长恭“不得母氏姓”,像是一个野孩子。
不过,据历史学者马忠理先生对兰陵王墓和墓碑进行研究后证实,兰陵王高长恭应为文襄帝高澄第三子。
存世的兰陵王碑文首行上清楚记载道:“王讳肃,字长恭,渤海蓨人……世宗文襄皇帝之第三子也。”这个记载与《北齐书》帝纪中所记“乾明元年……三月封文襄第二子孝衍为广宁王,第三子长恭为兰陵王”相同。因此,有理由相信,传统认为高长恭为高澄第四子,实际上是错误的。
彼时,华夏大地南北分裂,群雄并起。北方有政权东魏、西魏,南方有大梁帝国。
公元六世纪初,由杜洛周、葛荣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六镇起义”一举冲垮了当时统治北方的北魏帝国稳定的局势。随即,以尔朱荣为首的武集团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一度掌控着北魏帝国的实际权力。
这期间尔朱荣广络人才,不仅在自己集团内部选贤举能,甚至对于起义失败后的降兵、降将也度情任用。不过,作为那个时期的第一代权臣,他就像匆匆消逝的流星,一闪而过。历史最终将时代的命运走向交托给他麾下的两个降将——高欢与宇文泰。
▲剧照:北周帝国奠基人宇文泰
虽然以后的斗争中,历史将以宇文泰奠基的西魏-北周-隋唐的顺序传承下去,直至大一统时代的到来。但在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的长期对峙中,东魏-北齐的国力却在一定时期内占据了上峰。最终谁胜谁负,那时候只有天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