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带鱼,最亲民的野生深海鱼。图/视觉中国
-风物君语-
全球4/5的带鱼,走进了中国厨房
在中国,江河湖海中的可食用鱼类,几乎都能变成佳肴。但是,春夏秋冬四季、东南西北四方,可以常年吃到的,一定是带鱼。
平日,只要去菜市或海鲜市场,那一条条形如皮带的大鱼,两排獠牙和圆圆的大眼总会第一时间与你对视。逢年过节,北方城市的年货摊子上,与白菜、肥鸡、年肉并列的,一定少不了被冻得梆硬的带鱼。
▲ 南方海域的带鱼,也是北方市场上的常客。摄影/bugking88,图/图虫·创意
很多内陆人的记忆里,一条带鱼是人生中吃到的第一种海鱼。这种来自60-100米深海底的野生水产,几乎是14亿中国人最熟悉的一种鱼。
舌尖上的“深海恶霸”
海产家族中,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带鱼并称四大海鱼。但是,随着渔业资源的枯竭,前三者的捕捞量已不复往日的荣光,只有带鱼产量依然坚挺。
作为世界带鱼的第一大消费国,我国每年捕捞量在百万吨上下,占了全国海鱼总捕捞量的1/7、全球带鱼捕捞量的4/5。
▲ 捕捞量依然坚挺的带鱼。制图/伍攀
被捕捞之前的带鱼,是海底的一方恶霸,其牙齿非常尖利,凶猛贪食,发起疯来连同类都吃。为了快速游动捕食猎物,带鱼进化出了一身紧致的肌肉;为了应付深海的压力与寒冷,带鱼体表进化出了一层细细的银色脂肪。
▲ 刚捕捞的带鱼,犹如银色皮带。 图/k.sina.com
这些特性也让带鱼变成了美味食材:食肉的特性使体内积蓄了大量风味物质;紧致的肌肉可以带来扎实的质感,丰厚的脂肪则为蛋白质增添了香味来源。
在带鱼属这个大家族中,能被吃的几乎只有三种:白带鱼、短带鱼、南海带鱼。其中大部分人吃到的是白带鱼。
▲ 即将变成美食的带鱼段。 摄影/bbtree,图/图虫·创意
为了让自己更好地躲避天敌和捕捉猎物,带鱼生就一副没有阻力的身材——鱼如其名,看起来跟一条宽腰带差不多。这种身材,给内脏留下了极少的空间,所以十分适合冷冻保鲜,也容易保存、运输。
于是,这种来自深海的美味,通过长途运输,可以到达祖国的各个角落。马未都的记忆里,年轻时最常吃的鱼只有两种,带鱼是其中之一。
▲ 带鱼,凝聚着多少难忘的回忆。图/《圆桌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