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涮羊肉是很不错的选择/《沸腾吧火锅》
在沈阳等地,以肉贴膘之余,还少不了吃饺子。不止吃自己碗里的,还要抢别人碗里的,俗称“抢秋膘”。而被抢者,自然而然就成了“减秋膘”的一方。
吃秋,吃的是讲究
“秋季进补,冬令打虎。”作为进补养生的王牌季节,秋天吃的最多的,还是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
中医认为秋燥,所以秋天宜吃甘酸以润燥。
相传清朝梨园的名角大腕,唱罢都会用梨汤润嗓。因此入秋后,气候干燥的老北京,人人都爱喝上一壶小吊梨汤。梨汤要选门头沟的京白梨,同银耳冷水下锅煮至出胶,最后加冰糖乌梅收汁。因为梨肉偏凉,必须和皮一起煮才有润喉肺降温燥的食补功效。
△小吊梨汤,润喉肺降温燥/图虫创意
同样能止咳降燥的,还有柚子皮。剔除海绵一般的白色内皮,只薄薄的一层外皮,切细丝和川贝、蜂蜜小火煮至软烂。喝时用开水冲泡,口感酸甜让人口舌生津,在润喉止干咳上,和梨汤有异曲同工之妙。
除了润燥,入秋后气温走低,脆弱的肠胃也成了重点关注对象。“秋瓜坏肚”说的就是立秋之后,凉性的西瓜就不能吃了。所以立秋当天,江苏各地纷纷买瓜而食,以此作为西瓜的年度谢幕。《津门杂记·岁时风俗》里记之为“立秋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在江苏,立秋当天要吃西瓜/unsplash
在卫生条件落后的年代,秋季好发痢疾,且足以致命。所以很多立秋的习俗几乎都与防病有关。既然病从口入,自然也要用吃的来化解。
唐宋时期,人们常在立秋当天用井水吞服数粒赤小豆,以求远离痢疾;四川是在立秋正时“喝秋水”;胶州莱西地区则是吃一种菜渣,由石磨磨碎的黄豆渣和切碎的萝卜缨子同煮而成,美其名曰“吃了立秋的渣,不呕也不拉“。
据《帝京岁时纪胜·燕京岁时记》的记载,清朝人在吃秋防病上更为讲究。要在立秋前一天蒸好茄脯,用藿香煮茶,做好后放在院子里晾上一晚,立秋时全家分而食之饮之,可以去余暑,消“疟痢之疾”。
△用藿香煮茶,秋季饮用可去余暑/图虫创意
苏杭吃秋桃,防的就不止腹泻了。在立秋这天吃掉桃肉,待除夕时扔进火炉烧掉,可保来年无病无痛。
岭南地区,同样有吃秋菜喝秋汤的消灾习俗。所谓秋菜,就是乡野间常见的野苋菜,和鱼肉汆汤,吃菜喝汤,一饮而尽,便能“洗涤肝肠,平安健康”。
△秋季喝苋菜鲫鱼汤,对身体十分有益/《X诊所》
而茂名还流传着立秋不吃芋头会脚抽经的说法。所以他们会在立秋定食灯芯草黑豆水中,加入切块的芋头同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