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为炒肝儿说句公道话了(2)

时间:2020-11-29 16:00       来源: 五星体育

一次一个老人来吃折罗没带钱,好心的刘永奎就免了他的单,老人什么话都没说就走了。结果从第二天起,生意就变得越来越好,他们盘了铺面,刘永奎觉得这老人定是位神仙,于是就将店起名为“会仙居”。

谁知神仙的保佑还有期限,有说刘永奎病逝的,也有说他迷上大烟的,总之会仙居交给了他的小舅子刘喜贵经营。

可他就是个农民,什么也不会,于是就叫来了自己的三个儿子,他们中有两个曾在饭馆做过学徒。

继续卖折罗呗?不。

这学艺不精,但勇气可嘉的两兄弟,竟然学着白水羊杂的做法,做起了白水猪杂。这东西能好吃才怪,腥气得不行。根本没人买账,尤其是猪心猪肺吐得到处都是。

一筹莫展之际,他们又遇到了个贵人,《北京新报》的著名吃货记者杨曼青。尝过白水猪杂后,他给出了详细的修改意见,从主料、作料、工艺、到名称,一应俱全,说是他发明的炒肝也不过分。

哥仨还在作料上下了大功夫,他们先将油熬热,下入大料,等大料炸透后放入生蒜,蒜变黄时立刻放入适量的黄酱。这样炒出来的蒜酱,再配上葱花、姜末和口蘑汤,香气扑鼻。(现在大多用酱油,酱香味就少了)

这下味道好了,而且还卖得便宜,这对那些肚子里没多少油水的老百姓来说,可是致命诱惑。

由是,炒肝儿大卖。

© 盛锡珊《老北京市井风情画》

而且这哥仨还是营销的一把好手,为了招揽顾客,他们直接把锅架到了门口,有驻足观看的,不给你思考的时间,直接盛上一碗端到你嘴边,晶莹的芡汁里满是诱人的肥肠,你说喝是不喝。

再加上杨曼青在报纸上拼命给炒肝儿吹彩虹屁,会仙居的生意越做越旺,甚至起了二层小楼。

市面上还出现了一些以炒肝儿为说词的俏皮话,比如骂人会说"你这人怎么跟炒肝儿似的,没心没肺。"

▲ 这碗给料就相当令人愉快了,颜色也很优秀

© 大众点评

但生意火爆问题也就跟着来了,一是容易丢勺。这种本小利微的买卖,卖3碗炒肝儿都没一个勺子值钱,丢了多心疼。

这有办法,他们定制了一种口大底尖的喇叭形小碗,这种碗底直径只有二寸多的碗,看着大,实际盛不了多少。而且可以不用勺和筷子,用手托着碗底,嘴唇沿着碗边就能喝。

吃炒肝儿不用勺的传统也由此得来,当然如今碗大多不对,尤其是那些外卖碗还剌嘴,用勺吃也是完全可以的。

▲ 各位朋友,北京人真的不这样,街上看见这样的,我们也躲着走

©  抖音

第二个问题就比较难解决,炒肝儿的发明虽然坎坷,但毕竟从原料到工序都不算复杂,于是很多人开始学着卖炒肝儿,其中最出名的是天兴居,还就开在会仙居斜对面。

« 上一篇:饭圈用复制粘贴和乱码,占领了豆瓣的评论区。
» 下一篇:没有了

足球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