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结果,桓温早已预料到,他对谋士郗超说:“殷浩是个有德有言的人。在朝鲜当重臣就够了,朝廷用错人才了。”
尹浩被免职后,脸色平静,整天在家写着“怪事”这几个字。后来听说桓温要用自己,就高兴地写了回信,但因为太关心这件事,在繁忙的工作中犯了错误。他把纸摊开十几遍,最后错发了一封信空。
桓温见了,直接和他分手了。
殷浩战败后,桓温成为北伐唯一候选人,朝中无人可挡。
之后,桓温在15年内发动了三次北伐。桓温在北伐中取得了很多成就。第一次到达长安以东的坝上。关中人“以牛酒迎道”。一些经历过永嘉乱局的老人更是感激涕零,说:“没想到今天还能见到官军。”
可惜桓温北伐以失败告终,否则南北朝也没什么事。
北伐第三次房头之战,桓温败于前燕名将,这是他军事生涯中最大的一次失败,死了数万斤。
但是北伐把桓温的势力推向了顶峰。到太和四年(369),桓家掌握了东晋十二州一半以上的军事大权,远超王、禹的军事实力,被任命为傅、丞相。
▲北伐是东晋未解之结。图像源/电影剧照
五
桓温为了夺权立下功勋,然后进行改革,其中一个就是把那些闲散的士人赶出朝廷。
他把刘秀和诸葛亮当作偶像。称帝后有意削弱士族,诸葛亮以依法治蜀闻名天下。
为此,桓温曾给皇帝一个奏折,其中包括“官与省职位合并”(削省政府各部门官职)、“褒贬赏罚,实为允”等建议,并制定了改革中央的方案。
这是桓温的政治理想,也是桓的总主张。桓的子女中,多为武将,鲜有畅谈文学的。
但第三次北伐失败后,东晋反对桓温的声音很多,桓温当然想让这些反对者知道,我在社会上很温暖,没有多少狠话。
他听从谋士的建议,借口把当时的皇帝司马懿变成了海西的公众,为了金和,把曾经自立的惠济王司马懿拥为帝。
桓温擅权后打破皇权与士族的平衡。废帝意味着他的权力凌驾于皇帝之上。
同时,桓温也打破了士族与士族之间的平衡。桓温上台后,不仅屠戮余士族,还颁布“破地令”,严厉检查户口,严惩隐瞒户口的贵族地主。生为士族,成为东晋士族最大的敌人。
正是因为桓温严格的法制,查勘户口,实行“官省职相结合”,东晋一度形成了“富庶之国”的局面。
即使家人有罪,桓温也不会网开一面。海西废后,有人诬传太后密诏,引数百人攻建康北门,险些撞上大殿,引起朝野恐慌。
惩治渎职官员后,桓温发现弟弟桓密失职,免除其官职。
桓的秘密从此受挫,恨桓温至死。
桓温,一个强大的人,扩大了他的野心,甚至有了杀死王谢,自己当皇帝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