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同样的挫折,苏轼以豁达通透的生死态度解决,黄庭坚以无忧无虑的的态度调整。只有秦观有“爱”的特点。他虽然也抄佛书,学老庄,但从未超脱,背负沉重的枷锁,直到生命绝境。
▲黄庭坚(1045—1105),一号谷人
我们读苏轼黄庭坚的时候,都希望自己是苏轼黄庭坚,能活得自在。但现实是,我们很难成为苏轼和黄庭坚,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秦观,知道很多豁达的道理,却还在与人生的痛苦做斗争。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在崇拜苏轼、黄庭坚的同时,也要对秦观的不幸深表同情。
也许也正是这种敏感而脆弱的心理特征,让秦观写出了千古绝唱。
据说苏轼写完字后,常常拿给“苏门四学士”的晁步骘、章雷看,迫不及待地问:“为什么不少旅行?”和秦观比,怎么样?由此可见,在苏轼的心目中,秦观虽然是他的弟子,但他的文字水平已经到了拼命想追上去的程度。晁步骘曰:“近代以来,作者不及秦少游。”
秦观的文字受到历代的高度评价,他认为自己的文字是真实的。士大夫人生的悲歌倾注在词中,虽然语句婉约,但缺少柳永“词尘下”的缺憾。同时,它在苏轼批判“以诗为词”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新路,使秦观在元佑、少生、崇宁三代词坛上独领风骚,成为词史上的关键人物。
晚清冯旭对秦观有过一个经典的评价:“大师(李煜)之后,只有一个人。”并说秦观、颜是“古代伤心人”。别人写字,是字的天赋,秦观写字,是“字的心”。
秦观死了,词心也死了。
500多年后,清初才子王世贞路过高邮,想起一个多愁善感的宗族:
爱情不见秦淮河,寂寞人间五百年。
全文讲完后,感谢大家耐心阅读,请大家赞看,让我知道你们在看~
参考文献:
[宋]秦观:《淮海集注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袁]:宋史,中华书局,1985
苗岳,叶嘉莹:《灵璧词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周一干、周磊:《秦观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1年
朱德才:《论婉约派诗人秦观》,《山东大学学报》1961年第4期
苏:《宋代秦观词的古典生成》,《北方小品文》2016年第4期
本文是网易新闻网易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最爱历史】的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