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甚至想摧毁奥斯曼帝国,把巴尔干半岛的东正教信徒从异教统治下解放出来。但是俄国和土耳其之间的力量仍然是平衡的,这个目标在当时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彼得大帝不得不把奥斯曼土耳其的征服和君士坦丁堡的夺回作为遗产留给他的继任者。
▲大北方战争中获得的俄罗斯领土(红色区域)
在1676年至1739年的四次俄土战争中,两国互有胜负。俄罗斯在波罗的海迅速扩张势力,但在黑海从未取得实质性进展。难以控制的亚速尔群岛仍处于奥斯曼帝国的严密封锁之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此时的俄罗斯国力正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发展时期,无法形成奥斯曼帝国的巅峰。但是,随着俄罗斯和土耳其国力的变化,这种情况必然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第二,弱小的黑海“守门人”[br/]
进入17世纪后,奥斯曼帝国接连发生民族起义,而继任的苏丹大部分没有修复内政,曾经强大的帝国不可避免的衰落。
▲凯瑟琳二世
凯瑟琳二世继位后,俄罗斯再次加快扩张步伐。起初,女王扩大了俄罗斯在西方邻国波兰的影响力,为日后瓜分波兰奠定了基础。同时,她积极寻求获得黑海之口。
1768年夏天,波兰爆发了反俄起义。一些叛乱分子逃到邻近的奥斯曼帝国,因为他们无法抵抗俄罗斯的镇压。俄罗斯军队以追击叛乱分子为名,直接进入土耳其境内。俄罗斯的行为激怒了土耳其方面,奥斯曼帝国在其道歉请求被俄罗斯拒绝后向俄罗斯宣战。
这时,彼得大帝改革后,俄军战斗力明显提高。俄罗斯除了军事实力,综合国力超过奥斯曼土耳其。
▲彼得大帝俄罗斯地图/br/]
战争一爆发,俄军就在黑海和高加索地区发动了凌厉的攻势。战败后,军队于1774年被迫与俄罗斯媾和。叶卡捷琳娜想把他的胜利推向南方,但恰逢俄罗斯农民起义,女王被迫接受了地球的和平。双方在土耳其库丘克凯纳吉村签署停战条约。条约规定,隶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克里米亚汗国获得独立(成为俄罗斯的附庸),俄罗斯切断了奥斯曼帝国在高加索和乌克兰西部的部分领土。
该条约不仅使俄罗斯能够进入南部海域,还允许俄罗斯商船在黑海自由航行。甚至俄罗斯还在奥斯曼土耳其首都建立了东正教堂,并派俄罗斯代表管理,为俄罗斯日后干涉土耳其内政铺平了道路。
▲战后黑海和高加索地区的部队划分
1783年,俄罗斯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加速了黑海北岸的军事化。同时,俄罗斯多次粗暴干涉奥斯曼帝国内政。土耳其人民无法承受俄罗斯的军事压力和挑衅,于是在英国的支持下展开了对俄战争的准备。但由于俄土实力差距不断扩大,奥斯曼帝国无力击败俄罗斯,土方在遭到俄军重创后被迫再次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