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土耳其,为什么在240年间打了12场战争?(5)

时间:2021-01-27 05:00       来源: 五星体育

三.泛斯拉夫主义对泛伊斯兰主义

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巴尔干半岛,生活着大量的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等南斯拉夫人。他们属于斯拉夫家族,信仰东正教。所有这些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国家,在15-17世纪奥斯曼帝国扩张期间被土耳其人吞并。但是,作为异教统治者,奥斯曼土耳其并没有被斯拉夫人所接受。

▲巴尔干半岛的民族分布

19世纪70年代,俄罗斯逐渐摆脱了《巴黎和约》的限制。它目睹了奥斯曼帝国高涨的民族独立运动,并在1877年以支持斯拉夫兄弟获得独立为借口,打着“泛斯拉夫主义”的幌子,再次对土耳其发动战争。

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地区的战争仍在同时进行,俄军进军,巴尔干半岛南部的斯拉夫民族也纷纷响应。俄军很快在巴尔干半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士兵们到达了君士坦丁堡的城门。俄罗斯乘势迫使奥斯曼帝国在该城下签署同盟,企图在巴尔干半岛建立俄罗斯控制的保加利亚,并让土耳其方面赔偿2.1亿卢布。

如果俄罗斯的要求得到充分实现,必然会导致奥斯曼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的统治解体,俄罗斯的实力会再次扩张并控制巴尔干半岛,这显然是欧洲其他大国不愿看到的。

巴尔干半岛南部的斯拉夫民族也在“泛斯拉夫主义”下看到了俄罗斯的真面目,不愿意成为俄罗斯人手中的提线木偶。塞尔维亚摄政王布拉杰·纳维奇(Blaj Navich)曾寻求奥匈帝国的军事援助,试图摆脱俄罗斯人的控制。于是英国、德国、奥地利等国开始介入,俄罗斯被迫参加在柏林举行的会议,与土耳其讨论和平条约的内容。

▲《关于巴尔干半岛领土划分的柏林条约》

最后,被列强妥协的《柏林条约》取代了俄国人提出的原始条约,独立的保加利亚面积大大缩小,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扩张受到压制;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被移交给奥匈帝国,而土耳其人保留了对剩余巴尔干领土的控制权。

第八次俄土战争标志着泛斯拉夫主义的高潮,但俄罗斯打着泛斯拉夫主义旗号的行动确实是扩张的现实。与其为斯拉夫兄弟寻求独立,不如为自己的霸权利益而战。此后,泛斯拉夫主义逐渐陷入低潮,但受战争影响的巴尔干半岛却成了欧洲的火药桶,引发了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的战场形势

一战爆发后,俄罗斯和土耳其因为分属不同阵营,再次开战。土耳其军队延续了败多胜少的战争趋势。但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时,新苏俄选择了退出战争。但是盟军阵营已经很弱,奥斯曼帝国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恩维尔·帕夏为代表的一些奥斯曼土耳其官员来到中亚,在那里鼓励和参与领导当地的“巴斯玛奇运动”,旨在将穆斯林地区从苏维埃俄罗斯中分裂出来,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

« 上一篇:宋词,亡了
» 下一篇:没有了

足球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