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入海:浦东30年的四张面孔

时间:2020-11-15 23:00       来源: 五星体育
长河入海:浦东30年的四张面孔注:本文授权转载自饭统戴老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1992年,金茂大厦破土动工作者:陈畅/

长河入海:浦东30年的四张面孔

注:本文授权转载自饭统戴老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992年,金茂大厦破土动工

作者:陈畅/李健华

编辑:余佩颖/周哲浩

出品:远川研究所泛财经组

1990年初,邓小平前往上海视察,启程回京时,他对前来送行的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朱镕基说:“你们提出来开发浦东,我赞成。你们去跟泽民同志说。”朱镕基回答说:“泽民同志刚到北京工作,上海的事情要他讲不方便[1]。”总设计师当即回答道:“好,我来讲!”

回到北京后,邓小平对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说:“我已经退下来了,但还有几件事,我还要说一下,那就是上海的浦东开发,你们要多关心[2]。

总设计师建议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对此专门讨论一下,再作出正式决策。2月26日,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关于开发浦东的请示》。一周后,邓小平再度谈起上海:“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那年春天,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亲自率队到上海,就浦东开发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论证,最后汇总形成了向中央汇报的《关于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几个问题的汇报提纲》。报告提出,浦东开发要再加上“开放”的定位,从而把浦东开发开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当时有一句流行的话叫“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但要知道,1990年以前,浦东100多万15岁以上人口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8年;中小学里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同时达标的仅有7所;卫生机构有50多个,没有一所三甲医院——对上海人来说,浦东就是乡下。

事实上,“浦东”在90年代之前还只是黄浦江东岸的一个泛指概念,占上海整体的比重仅为8%。1992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浦东新区,浦东才正式成为一个行政概念。

李鹏后来回忆道,“从小平同志那里出来,泽民同志就和我商量,全国不少的城市都要求成立特区,如果特区太多了那就不特了,那么我们商定,浦东就不叫特区,而叫浦东新区[3]。”后来朱镕基对“新区”这个概念做了个诠释:不特而特,特中有特,比特区还特[4]。

从1988年到1994年,邓小平连着在上海过了七个春节。1994年的春节是他晚年在上海逗留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他最后一次外出视察。春节前,他在寒风细雨中视察了浦东,回北京时他嘱托送行的上海官员,“

« 上一篇:全面复盘「打工人」背后的权力战争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体育推荐
足球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