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入海:浦东30年的四张面孔(7)

时间:2020-11-15 23:00       来源: 五星体育

张江高科早年鲜有人问津

中芯国际的人曾回忆过当年落户张江的经历[15]:“选择上海、选择张江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动作很快,做决定的速度也很快。先决定项目,再补办相关手续,这是当时张江的思路。”这种雷厉风行的“张江思路”对张江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资源短缺的早期阶段。

事实上,早在中芯国际落户之前,张江就已经把集成电路当做核心的产业规划方向。1995年,国家启动了庞大的909工程,投资额高达100亿元,而承担909工程的上海华虹集团就落户在了张江。不过,张江真正在全球半导体圈闻名,还是要归功于2000年落户的中芯国际。

2000年8月24日,中芯国际在张江落户,投资近15亿美元,此前这里最大的投资不过3000万美元。公司取名”中芯”,希望能够成为“中国第一芯”。一般来说,建立一座半导体制造厂需要花费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中芯国际仅仅用了13个月就完成建厂。

中芯国际落户张江

浦东利用半导体产业的一个规律——芯片工厂在哪里,与芯片设计、制造、生产等相关的上中下游企业就必须很快跟进,于是,在张江大力引进高端的芯片公司同时,也打造一条晶圆制造、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设备材料、配套服务等上百企业组成的上下游产业链。

如今,张江坐拥300多家研发型科技中小企业,聚集了约38万各类科技人才,其中不乏诺贝尔获奖者、海外院士和中国两院院士。这片区域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硅谷”。2018年,以张江为核心的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总产值达到1450亿元,已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能取得这些成就,跟张江对集成电路的坚持是分不开的。从“909”工程启动的1995年,到中芯国际在A股上市的2020年,在整整25年里,张江的芯片产业熬过了充满挫折的低谷。在2019年爆发的“芯片封锁战”后,一位行业资深专家这样私下评价道:

“当年上海持续给芯片输血,幸好他们坚持住了。”

05. 尾声

1996年11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访问上海,主持浦东开发工作的赵启正亲自接待。在黄浦江西岸,克里斯托弗问赵启正:“据说世界银行报告写着,上海的建筑吊车占全世界的17%,是吗?”

赵启正回答:“我也听到这个数据,但没有看到这个报告,因此我不能给你一个肯定的答复。但是我知道,浦东地区每昼夜消耗的建筑材料是10万吨[7]。”

新区成立之初,浦东的GDP是60.24亿,在全上海占比不到1/12。当时新区的设想是,到2000年把GDP搞到500亿,但是十年之后,浦东新区的GDP已经突破千亿大关,而到了2019年,浦东新区的生产总值达到12734亿元,这是1990年时的211倍。

« 上一篇:全面复盘「打工人」背后的权力战争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体育推荐
足球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