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是在清末。八国联军侵华后,英国人趁机攫取了开平煤矿的产权,周学熙十分愤慨,发誓要将之收回。在袁世凯的支持下,他实施了“以滦制开”策略,在开平煤矿附近,再开办一个规模大10倍的滦州煤矿,想通过价格战拖垮开平,最终达到收回的目的。
开平与滦州,两座煤矿的缠斗,是清末轰动中外的一个“商战”案例。洋务运动以后,中国知识阶层已意识到国家间的经济战争关乎国之存亡,但真刀真枪与洋商正面刚,并且不落下风的,周学熙算是第一人。他因此被誉为“商战先锋”。
就在英商快要扛不住,同意将开平煤矿交还中方,而周学熙把“赎款”从270万英镑砍到178万英镑的时候,辛亥革命爆发,局势逆转。滦州煤矿的股东害怕股权被革命夺走,竟然反过来由英商做主,将滦州煤矿并入开平煤矿,管理权尽入英人之手。
周学熙功亏一篑,只得痛苦地接受了商战失败的结局。当股东们一致推举他担任合并后成立的开滦矿务局总局督办时,他坚决地推辞了。
国不强,商不立。这是开滦商战的惨痛教训。终其一生,周学熙未能实现收回开平煤矿的心愿。
1948年,唐山解放,开滦矿务局从英商手中收归国有,周学熙却于此前一年逝世了。
▲滦州煤矿
3
1883年,当盛宣怀在中国实业界叱咤风云的时候,在湖南长沙,一个名叫范旭东的男娃才来到人间。
15年后,范旭东的哥哥范源濂因参与了1898年的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顺便把弟弟带过去留学。
从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范旭东随即回国,立志于发展中国化学工业。
自1860年代洋务运动起,中国在轻重工业的所有领域,都处于学习、追赶和填补空白的阶段。大到一艘轮船,小到一根火柴,从无到有,都希望生产出“民族工业替代品”,与洋货相抗衡。每当民族主义运动高涨,抵制洋货、支持国货的呼声就特别强烈,这成为那几代实业家的压力与机遇。
范旭东构建中国的化学工业体系,是从一个生产精盐的公司做起的。
1914年,他在天津创办久大精盐公司,很快就研制成功,生产出中国制造的第一批精盐。在此之前,中国许多地方产盐,氯化钠含量连50%都达不到,被西方人讥笑为“食土”。精盐市场则被外商垄断。
久大公司的精盐,纯度高达90%以上,一推出来,却遭到内外商的联合围剿。
中国的盐业市场,向来实行专营制度,范旭东的入场,被庞大的利益集团视为搅局者。为此,地方军阀一度绑架了范旭东,在他当教育总长的哥哥范源濂的四处斡旋下,才被放回来。
无奈之下,久大公司通过湖南人杨度,给袁世凯送了两瓶精盐。袁世凯尝过后,说不错,直接给了久大公司5个口岸的销售权。久大精盐这才顺利进入长江流域市场。销量年年激增,从1万担,直到1936年,达到50万担的顶峰。